名字由来
明清时期,彰德府城郊有一户贫穷人家,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但这户人家穷得买不起肉,便炒了一盘青菜,一盘鸡蛋,请客人喝酒。
准备再用家里的粉条粉皮做成大锅菜招待客人,但粉条已经用完了,只剩下一堆粉条渣,粉皮也只剩下些粉皮碎渣,主人只有将两种渣子一块放进开水锅里煮,但水多粉稀,于是干脆再勾兑上一引起粉芡,锅里着东西才变得稠一些。
主人招待客人吃酒过了段时间,回到厨房发现锅里的东西已经变凉了,但惊奇的发现,锅里粉皮粉条渣子凝固到了一块,比平常的凉粉还要硬实些,于是主人便将锅中的凝成块的粉皮粉条渣子切成块,同其它青菜、豆腐一起放入锅中做成了老百姓常吃的“大锅菜”。
盛给客人食用,客人们初食口感筋道,味道细腻,感觉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食物,就问主人这是什么美食,主人想了想,就以粉皮渣子的简称“皮渣”告知顾客。
从此,“皮渣”这一中原美食便留传开来,皮渣炖菜制汤,煎烩均可,爽滑味美,食之不腻,回味绵长。在中原地区的餐桌上逐渐形成煎皮渣、酸汤皮渣、宫保皮渣、干煸皮渣等多种菜品和口味。
制作方法
食材
圆粉条 1000g
红薯淀粉 800g
高汤 1500g
大葱 适量
老姜 适量
大蒜 适量
虾皮 适量
十三香 适量
花椒粉 适量
食盐 适量
鸡精 适量
猪油 适量
方法/步骤
1.把红薯淀粉加高汤稀释,搅拌均匀,注意不能加入过多的水。
2.将粉条放到滚水里煮软捞出,注意不能煮太长时间。
3.大葱、老姜、大蒜切成细丝、十三香、鸡精、虾皮、花椒粉、食盐、猪油适量放入捞出的粉条盆内拌匀。
4.然后把搅拌好的红薯淀粉汁倒在粉条盆内,直接用手搅拌均匀;取蒸蓖铺上蒸笼布,蒸笼布表面用淀粉汁抹一下,也可先在不锈钢盆内或瓷饭内抹一层食用油盛放,这样蒸好后皮渣表面会很光滑。
5.然后大火蒸约四五十分钟皮渣就蒸好了,取出放凉即可食用。
蒸出的品相好的皮渣,观之呈半透明状,触之柔软富有弹性,闻之味香扑鼻,食之口感爽滑筋道。
注意事项
制作皮渣时要注意粉条和红薯淀粉的比例,不可以用土豆粉和玉米淀粉。
皮渣不可冷冻,冰冻后会出现开裂现象,影响观感和口感。
皮渣在春、夏、秋等季节应放入冰箱冷藏档保鲜。
来源:百度经验 华豫之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