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屈芳 陈小平)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推动力量,“文化强省建设”是此次两会的一个焦点话题。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就如何发挥中原文化资源优势,在传承与创新中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展开了热烈讨论。
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塑造中原人文精神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
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厅副厅长董文建表示,五千年厚重的中原文化,在孕育出“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的河南人形象的同时,还创造出了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原文化“兼容并蓄、生生不息、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的优势,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中原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建设中原经济区,亿万河南人民的精气神很重要。”省人大代表、河南省特聘教授张治军认为,没有全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就不可能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代表先进文化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塑造高尚人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与塑造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互为助力,共同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增强凝聚力,提升竞争力。”张治军说。
在改革中传承创新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赋予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要素。发展文化产业正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途径。
省政协委员、河南歌舞演艺集团董事长周虹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论述鼓舞人心。“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应成为中原文化的实践者、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同样,担负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命的文化产业,也应在改革中传承创新。”周虹说,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是我省第一家改制的国有文艺院团,一定要充分履行国有文艺院团在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中的职能和职责,进一步做好集团内部机制的改革,创新思维、科学管理,推出更多的艺术精品。
省人大代表、平顶山学院副教授张红霞则认为,“首先要注重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这是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其次,应积极推进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化。”张红霞说,作为一座文化积淀丰厚的城市,近年来,平顶山各县市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汝瓷是汝州知名文化品牌和特色文化产品,如今以汝瓷为主的陶瓷业发展初具规模;叶县编钟、县衙文物及黄庭坚碑帖等全国闻名,现已兴起文物复仿制产业……
代表、委员们认为,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原文化影响力是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培育一批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精品,并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
持续实施惠民工程
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设文化强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应有之义。
省人大代表、南乐县委书记魏凤朝说,近年来,南乐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加大地方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先后融资近千万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缓解了农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文化活动少的状况。
省曲剧团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去年一年在南召、虞城、睢县、宁陵、泌阳、郏县、民权等地演出了168场,创下了该团建团以来参加演出人员最多、连续演出时间最长、场次最多的纪录。其中包括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大奖的现代戏《婚姻大事》、《五福临门》和优秀传统戏《陈三两》、《风雪配》等。省政协委员、省曲剧团团长孟祥礼感叹,实践证明,“送戏下乡”非常受农民欢迎,他希望今年能去更多县、乡,把省委、省政府“文化惠民”的春风带给更多群众。